面對莫測嘅世代,牧者係「假唔知」定真.唔知?

面對莫測嘅世代,牧者係「假唔知」定真.唔知?

文:盧家輝(FES大專部主任)


 

上文論到:牧者因教學(pedagogy)需要,會在某程度上以一種「假唔知」的教育策略,與青少年同行,陪伴他們在其信仰/成長路上探索。本文會繼續探討:這種同行理念,雖然可能在尋常日子是合乎現實的,但在急變的處境,牧者的「不知道」是否單是一「俯就理論」(accommodation theory)的實踐,而非我們的實況(reality)?

繼續用上文的遠足學習經驗作為一個隱喻來幫助思考:一般而言,遠足導師在地形掌握和遠足知識上都會比學員豐富,他們彷彿「全知全能」,對各相關事物瞭如指掌。所以,他們沉默或「不提供標準答案」並非因為無知,卻為學員提供嘗試甚至犯錯的學習空間。

但若環境出現巨變……例如,天災使地貌都改變;又或「百年一遇」的反常天氣,香港忽然跌至零度,山路更出現結冰。面對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,不但消防員舉步維艱,甚至攀山搶救隊也要就地取材,將後備襪子穿在爬山鞋外以成為特別「防滑鞋」,以走在結冰的路面上而不跌倒。

這幾年香港社會急劇轉變。例如,各種網絡媒體的湧現並智能電話的普及,改變了整個從前受著主流媒體影響的人的世界觀。又例如,香港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各方面的大陸化(mainlandization)並核心價值的流失所致的各種社會衝突,似乎已使我們從前很多有效的有關社會的信仰論述「不適用」了。

在此處境下,與年青世代從新探尋信仰論述並使命實踐的新路,應是刻不容緩的。在這年頭,不少大專信徒在佔領運動前後都掙扎著。「和理非非」的非暴力抗爭是否基督徒所必然擁抱的抗爭進路?「勇武抗爭」又是否基督徒另一可能的選擇?現時本土意識不斷升溫,香港獨立思想慢慢在年青人中生根,作為這城的年青基督徒,我們應如何應對這些「新事物」?對大部分教會領袖而言,它們可能也是前所未有的!我們究竟能否提供答案?我想我們也不知答案,更遑論對此提供一合乎信仰的論述!面對我們的不知,我們能否在年青人前謙卑承認嗎?

或我們仍認為自己的答案能歷久不衰,仍然有效!這就關涉到我們所擁有的真理觀或神學方法了……

 

(原載於《時代論壇》1520期2016年10月16日)

 

「與大專信徒同行」系列:

推薦給您